欢迎访问安全食品内参! 

首页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情况通报 <br/>(2025年第2号)

时间:2025-10-28 来源: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作者:佚名

  近期,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风险监测总体情况

  本次风险监测共采集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样品20批次,主要依据GB 15979-2024《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要求》、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 7573-2009《纺织品 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T 27741-2018《纸和纸板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测定》等标准,对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产品的pH值、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初始污染菌与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真菌菌落总数等项目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批次产品未发现不符合标准规定情况。

  二、主要监测项目分析

  在本次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产品风险监测项目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了产品可能危害消费者使用安全的指标。具体检验项目为pH值、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初始污染菌与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真菌菌落总数等共8个项目。

  (1)卫生要求:包括pH值和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2个项目。人体皮肤和黏膜有其特定的酸碱平衡环境。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pH值若偏离适宜范围,可能破坏皮肤和黏膜的酸碱平衡,削弱其天然屏障功能,使皮肤和黏膜更容易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侵害,引发过敏、炎症等问题。荧光增白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潜在毒性。当一次性卫生用品中含有过量的荧光增白剂时,在与人体接触过程中,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长期积累可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肝脏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有研究表明其可能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2)微生物性能:包括初始污染菌与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真菌菌落总数等6个项目。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与人体直接接触,若微生物超标,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大量存在,很容易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例如,使用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卫生湿巾,可能导致皮肤感染、疖肿等疾病。

  三、消费警示

  消费者在选购和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查看外包装信息。产品名称、规格、纤维含量、执行标准、卫生标准、安全技术类别、国家卫生许可证号等信息应清晰标注。

  (2)关注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材质安全。应选择标注“无菌”“无刺激”标识,符合GB 15979-2024标准的产品,确保直接接触皮肤层的材质安全无害。在材质选择上,一次性使用的内裤、毛巾、浴巾、床品建议选购纯棉材质,柔软亲肤、透气性好,适合敏感肌肤。

  (3)注重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的使用场景。根据使用场景选择相应功能产品,医疗场所应选用灭菌级产品,日常防护可选择卫生级。

  (4)不购买“三无”产品。无生产日期、厂名厂址、卫生许可证号的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应避免购买。

  (5)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优先选择大型超市、官方旗舰店或有信誉的电商平台,确保产品质量合格和售后服务可靠。


原文链接:https://scjg.ln.gov.cn/scjdglj/fw/wyk/tbtg/cpzlaqjg/2025102111231185296/index.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推荐内容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食品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生物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安全食品内参 aqsp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