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全食品内参! 

首页

盲目囤粮有害无益

时间:2020-04-09 来源: 作者:

    新华社北京4月7日电题:盲目囤粮有害无益

    新华社记者杨柳、高健钧

    近日,个别国家暂停粮食出口的消息引发关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抢米、囤面现象。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口粮可以自给自足,且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影响有限的情况下,盲目囤购粮食,实非明智之举。

    权威信息显示,不论是从粮食生产能力,还是仓储水平来说,我国粮食安全都是有保证的。进口粮食中,有的是为了调剂需求结构,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疫情在国外快速蔓延,国内百姓的心态多少受到影响。在真假信息难辨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怕没有怕涨价”成为一些人无奈的选择。特别是抢购人群中有不少经历过缺衣少食的岁月,挨饿的记忆让他们对这类信息比较敏感,容易跟风抢购。

    然而,盲目囤粮有害无益。在国家粮食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用更高的价格把经销商的库存变成自家的库存,不具备储存条件粮食还会变质,都是个人的经济损失。而且疫情尚未结束,虽然多地连日零新增,但不能放松警惕,扎堆抢购仍有聚集性风险。更重要的是,疯狂抢购如同银行遭遇挤兑,会扰乱正常供给安排进度,本来充裕的物资供给也可能出现暂时性供给紧张、价格短暂上涨。这种对正常市场秩序的冲击,通过价格传导,最终伤害的还是终端消费者和种粮农户的积极性。

    制止不理智的囤粮行为,需要缓解对粮食安全的焦虑。面对重大疫情,“囤货”和“从众”都是正常的社会心理反应。及时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人们平复情绪、获取力量,有利于增强定力。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阐述事实,讲明危害,有助于增强人们的辨别力、判断力,不为谣言所动。

    面对不理智的囤粮行为,有关部门更需加强市场监测、统筹调配。还要坚决打击造谣生事、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向社会释放对造谣传谣严惩的明确信号。物资足,价格稳,则民心安。

------分隔线----------------------------
推荐内容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食品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农时代生物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安全食品内参 aqspnc.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7021 010-56153985
监督电话:1761060945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jiankangfzdyzx@163.com 客服QQ:2894426415 通联QQ:491393325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